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6
合同是对等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行为的协议。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愿表示,对方作出同意的承诺,合同即可成立。将合同内容落入字里行间便构成书面合同,其意义在于:
书面合同记载着双方协商分歧的产物,可以明确各方的权益、义务与责任,为实行合同和处理纠纷奠定基础。
书面合同记载着标的物质量、数量、规格、价款,以及执行时间、地点等内容,是全面、准确执行合同的基本依据。
在处理纠纷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而书面合同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有:
合同范本是为指引当事人订立合同而制定的示范文本,当事人可以直接填写空白条款或选择现成条款。
当事人可以根据企业性质和交易情况自行制定合同文本,以提高交易效率并预设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交易标的、质量、数量、价款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可以暂时书写合同,由律师代为起草和检查合同,以事半功倍。
合同条款承载着各方的权益、义务与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自由协商,协商一致后构成合同条款,通常包括:
对于买卖合同而言,只要具备前四项和第六项,合同即可成立,其他条款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或适用法定标准。为避免纠纷,应力求条款完备、内容简明、语言明确。
为防范交易风险和确保安全盈利,订立合同之前应做到:
经济实力和信誉程度直接决定合同能否顺利执行。
通过行政机关、网络报刊、知情人士等渠道获取信息。
过于轻信承诺和过于乐观的交易往往隐藏风险。
确保能够履约,避免签署无法履行的合同。
违法交易可能导致劳而无获或利益不稳固。
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由企业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在纠纷发生时,对方常常声称与某人存在附属关系,而该人无力偿还债务或逃避责任,债权人面临被动局面。以下策略可以避免此类尴尬:
明确记录权限范围和起止日期。
在合同签署或出具收据、借据等文件时,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在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在必要时,可以查看和保留对方身份证、工作证等资料,为维护权益奠定基础。
预防欠款纠纷应该是持续的机制,而不是临时抱佛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前提下,预设有利于自己的条款。
当欠款无法清偿时,由担保人承担清偿责任,或者以抵押物或质押物拍卖、变卖优先受偿。
如果必须采用先货后款的方式,应当固定和保管交接手续。
在债务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丧失商业信誉时,应中止执行并要求提供担保。
为诉前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提供基础。
担保是一种法律措施,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证债权人获得债权。担保方式包括:
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债务。
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房屋、车辆、股票、债券等财产作为抵押或质押,债务无法履行时,以变卖、拍卖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
债权人留置债务人的动产以迫使其履行相应债务,期满仍未履行的,债权人以变卖、拍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债务人支付定金作为担保,违约将失去定金。
追讨欠款常常令人头疼和苦不堪言,企业至少应做到:
确保能够证明欠款事实,如无法证明,需要补充调查新证据。
通过抵消债务、放弃清查违约责任、接受对方支付要素等方式,促成协商与调解。
债务人搬空时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应及时报案并提出民事赔偿请求。
通过专业调查公司了解债务人的人员、资金、财产等情况,为诉讼提供基础。
律师的合理建议有助于欠款清偿,必要时可以代理提起诉讼。
当乙欠甲债,丙又欠乙债,形成“三角债”时,当乙不向丙追偿债务导致甲的债权无法清偿时,甲可以行使代位权,直接向丙主张权益。具体包括:
法院判决丙直接向甲履行清偿义务。
阻止丙直接向乙履行债务,防止乙在受偿后转移或隐藏财产。
如果未提起代位权诉讼,但在执行程序中发现乙对丙享有到期债权,法院可以通知丙向甲履行。
欠条和收据是主张权益和提起诉讼的重要证据,持有人和出具人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交货、付款、欠款时,应要求对方出具字迹清晰、内容简明的书面凭证。
在清偿时限到期后,诉讼时效开始计算,债权人应及时主张权益或提起诉讼,以防超过诉讼时效。
在向对方还款或归还物品时,应当同时收回或销毁欠条。
当部分清偿或合同变更需要出具新的凭证时,应当收回原凭证,防止两者并列存在。
合同解除是指终止合同关系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立时,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当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可以解除合同。
当一方严重违约,拒绝履行或延迟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后,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实行;已经履行的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对方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责任。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署、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包括: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署合同。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
以实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实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署和履行合同。
接受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后逃逸。
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物。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由于观念、道德、利益冲突,纠纷不可避免。选择高效、快捷的纠纷处理途径是明智之举,包括:
双方通过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协商方式快速、简便,但应以书面方式记录协商内容。
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解决纠纷。当争议各方无法对话时,寻求第三方调解是明智选择。
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进行调解和裁决。仲裁具有裁决终局性,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处理途径,是当事人维护权益的最后保障。
诉讼时效是指权益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导致权益丧失的制度。《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有以下规定: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害时计算。
身体遭到伤害、出售不合格产品未声明、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物品丧失或损伤等情况,诉讼时效为一年。
主张权益、对方同意、提起诉讼三种行为引起时效中断,时效重新计算。
超过诉讼时效将丧失胜诉权,债权人应高度重视。
这是对诉讼时效制度的误解!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害时开始计算。买卖双方签署对账单、还款协议,或者一方出具收货单、借据、欠条等手续只能证明双方权益义务的产生,并不能证明权益受损害。此时权益尚未受损害,诉讼时效自然不能计算,更不会在两年后无法主张权益。但是,如果执行期限届满后债务人仍未履行义务或明示拒绝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开始计算,权益人应及时行使权益,以防超过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证据的收集、保管和运用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包括:
避免口头协议和“君子协议”带来的举证困难。
口头订立或变更合同后,应及时通过书信、备忘录、会议纪要、录音等方式补充记录和保存证据。
合同书、欠条、收据等文书资料应由专人整理和保管,防止人事变动导致证据丢失。
根据举证时限,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证据材料。
案件受理费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款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计算;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计算;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计算;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计算;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计算;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计算;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计算;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计算;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计算。一审案件受理费由被告预交,二审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预交,审理终结时由败诉方全部或按比例承担。
一方拒不履行生效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需注意以下问题:
公民之间的申请应在1年内提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申请应在6个月内提出。
将执行申请书递交给一审法院,由法院受理并实施强制执行。
执行金额或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的,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有利于顺利执行判决。
几乎每家企业都曾延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和诉讼代理人,律师对企业决策、运营和管理有以下好处:
为企业日常运营决策提供法律建议。
草拟和检查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
代表企业参与谈判、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过程。
分析评估买卖风险,制定风险防控体系。
提供法律培训,提供所需法律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