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在债务转让、保证债务到期、债权人与债务人欺诈担保人等情形下,连带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连带担保人应取得书面同意。对于未经同意转让的债务,连带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连带担保人应取得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变更,连带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情况,按照约定执行。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连带担保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以下情形之一,连带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承担问题适用于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而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连带债务问题,只是在保证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保证人对主债务人有求偿权。
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债务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
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情况下,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而一般保证则只是由当事人约定。
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有利,保证人负担较重。而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负担较轻。
根据对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分析,作为债权人,让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对债权人更为有利。
担保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物权法》、《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担保问题作了详细规定。担保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担保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然而,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的规定,最高额保证、最高额抵押和最高额质押等情况下,允许预先设定保证、抵押权、质押权,即使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仍然有效。因此,合同担保的从属性是有条件的。
担保仅具有补充作用,对债权人权利的实现起到补充的作用。只有在主债务不能履行时,补充的义务才需要履行,以实现主债权。因此,担保具有补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