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6
首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进行了分级和等级的划分,并区分了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然而,并不是所有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都构成医疗事故罪。医疗事故通常是医务人员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只有极少数满足构成医疗事故罪的要件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其次,在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经验不足或单位医疗技术设备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医疗损害并不属于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因此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罪。
再次,医疗风险引发的医疗争议不应被定为医疗事故罪。由于某些高难度手术常常伴随着巨大的医疗风险,如果将由医疗风险引发的不良后果视为犯罪处理,将严重阻碍医学事业的发展,打击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患者就医更加困难。医疗风险主要指由于现代医疗水平的有限性,在诊疗过程中发生了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
1、医疗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医务工作管理秩序。
2、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表现为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法条中的两个“严重”,首先是医务人员必须是严重不负责任,一般意义上的不负责任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而发生的问题不能作为定罪依据;其次,必须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伤残或死亡,并且这些严重后果必须是由医生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引起的。如果医生确实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患者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其病情的凶险性和严重性所致,那么就不满足构成本罪的要件。
3、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行医”侵害患者生命健康利益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等。
4、医疗事故罪的主观要件是过失,其中过失主要是指业务过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罪的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