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10-26
在当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准确划分医疗事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对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医疗事故罪与医疗事故的区别主要在于医疗事故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医疗技术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迸发症、抢救行为等与医疗事故相近的情形,由于缺乏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客观要件,因此不构成犯罪。
医疗事故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非法行医罪、玩忽职守罪等犯罪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犯罪构成要件也存在一些原则性的区别。
如今,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患矛盾日益加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化解医患矛盾、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正确划清医疗事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卫生部1987年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说明,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五个条件:1、医疗事故的责任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认可、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从事医疗管理和后勤服务等人员);2、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过失,且必须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3、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4、医疗事故必须给病员造成的危害结果符合“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程度;5、医疗事故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过失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与一般医疗事故的区别主要在于医疗事故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医疗事故即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即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即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有人认为,这三级医疗事故应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罪的危害结果。然而,对此存在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是否将三级医疗事故即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情形作为医疗事故罪的危害结果或作为定罪的标准。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刑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对此规定较为抽象。刑法总则只规定了重伤的大致范围,即: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刑法分则在规定医疗事故罪的罪状时也没有对“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作例举式说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曾于1986年联合发布《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但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草案)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例如,《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将双耳语音听力明显减退(在60分贝以上)规定为三级甲等医疗事故,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没有关于“一耳听力减退”的具体规定。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因此,在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对于三级医疗事故应进行具体分析,与《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规定一致的可视为重伤处理,这主要适用于三级甲等医疗事故;而其他三级医疗事故(《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没有具体规定的)一般可视为法学标准上的轻伤,这主要指三级乙等医疗事故。由于我国刑法没有将过失致人轻伤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因此在医疗事故行为中造成病人轻伤的不能认定为犯罪,这也与刑法第335条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