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有哪些转化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伙企业法 > 合伙企业类型 > 有限合伙企业法律知识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有哪些转化问题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03

 
36683
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及其必要性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

根据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对于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并未进行明确规定,这可以说是这次修改中的一大遗憾。在英美法系国家,企业改变组织形态的自由度相当高。例如,一个独资企业可以通过吸收他人入伙而转变为合伙企业;为了扩大资本,他们又可以吸收一些有限合伙人,以便继续掌控企业的领导权。随着企业的发展,有限合伙又可以进一步转变为公司。从法律角度来看,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形式上的转变是必然的,例如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转换。从经济角度来看,“一个项目,在寿命的不同阶段上,最好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进行”,“一般来说,在每一个时点上,对每个项目,都有一组转换函数,分别适用于各种可能的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的必要性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在其发展阶段必然需要进行组织形式的转化,这既是意思自治的体现,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当然,这种自由是受到社会本位限制的相对自由。即使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也承认“人类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从来就没有(而且也极不可能)把作为社会秩序之基础的那种契约责任完全交由合同当事人自己去决定”。如果有限合伙不能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相应的实际变化,一方面将缺乏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将费时费力,并且势必会造成企业营业的中断,对企业、债权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均不利,违背了企业维持原则的基本理念。在有限合伙成长壮大后,上市的要求也随之而来。正如江平教授所说:“有限合伙一般只是风险投资项目在运行初期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所愿意采用的法律组织形式,在技术逐渐成型并取得一定效益之后,必然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改造,有限合伙一般都会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最终寻求公司的股票在主板尤其是在二板上市,达到取得高额利润并融资的目的。”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转化的影响

组织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成员责任形式的变化。有限合伙组织形式转化后,普通合伙人的责任将由无限连带责任变为有限责任。为了充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必须配套采取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例如,需要经过一定比例的合伙人同意、履行债权人异议程序、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等。尤其需要注意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仅要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对于对组织变更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还需要达成清偿协议或提供相应担保,否则不得进行变更。在变更登记之前发生的债务,原普通合伙人仍然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延伸阅读
  1. 变成股份公司属于改制吗
  2.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任职资格管理
  3. 保险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4. 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5. 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的相关问题有哪些

合伙企业类型热门知识

  1. 合伙人擅自处理应由全体合伙人决定的事项的法律责任
  2. 法律咨询:有限合伙人的特权
  3. 有限合伙制度的优势
  4. 普通合伙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履行方式
  5. 普通合伙的除名及其法律规定
  6. 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出质
  7. 有限合伙协议与章程的关系
合伙企业类型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