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2-23
1. 客体要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只对特定的对象造成危害,而不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那么就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2. 客观要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除了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之外的,但与上述危险方法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
3. 主体要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要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实施的危险方法会危害公共安全,会导致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实践中,大多数案件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喝酒本身并不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喝酒后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取决于喝酒后的行为。例如,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构成危险驾驶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危险驾驶罪,会被处以拘役和罚金的刑罚。
除此之外,其他醉酒后的行为如果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也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需要注意的是,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且严重超载或超速行驶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会根据相关规定受到处罚。同时,如果喝酒后的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