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故意方面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法律知识

污染环境罪故意方面的规定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08

 
363353
环境问题一直都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重点关注。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我们的身体健康,环境问题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污染环境罪故意方面的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一、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除了污染环境罪外,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过形式均为故意犯罪。然而,对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目前在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认识。筆者认为,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该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二、污染环境结果的认定

目前,对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争议实质上涉及对污染环境结果的不同认识。由于污染环境结果的发生通常需要经过一定年限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现,科学技术手段很难确定污染结果是否发生。因此,一般人无法预见污染环境行为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结果。根据刑法理论中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必须对犯罪构成要素有主观上的认识才能定罪。在对污染结果无法预见的情况下,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否突破了刑法罪过原则,筆者认为并非如此。虽然行为人对环境污染后果的主观形态难以判断是故意还是过失,但其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是故意的。换言之,行为人对污染环境行为形成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后果”的危险状态是能够预见的,因此可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间接故意。

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构成

一、犯罪客体

除了侵犯管理制度外,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还严重侵害了国家、单位和公民的环境权益。国家为了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违反这些法律和法规构成犯罪行为,即是对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的侵犯。此外,尽管中国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环境权益,但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出环境权益与环境方面的规定是一致的。因此,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侵害了国家、单位和公民实际拥有的环境权益。

二、犯罪主体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指依照刑事法律规定,能够对自己所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三、犯罪主观方面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延伸阅读
  1. 环境污染罪判刑是如何判定的
  2. 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如何确定
  3.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4.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之严格责任分析
  5. 环境监管失职罪认定是怎么样的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电镀厂环境污染罪的处罚方法
  2.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3.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
  4.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5. 高空抛物怎么处理
  6. 楼上往下倒水属于高空抛物吗
  7. 违法强拆怎样追究责任?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