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及构成要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2-25
在债权与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可以将自己的债权依法进行转让,那么债权人转让债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关于债权转让的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债权转让的构成要件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三种情形除外。这意味着债权转让是一项原则,但也有例外情况。
债权人的定义
在此规定中,债权人是指依法成立并有效的合同中的债权人,即合同中的债务债权的当事人。这不包括一般民事行为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如侵权债务或无因管理债务等。
可转让的合同权利
可转让的合同权利指的是依法成立并有效的合同中约定的债权,它是一种请求权而不是财产权。一旦债权实现,债权人享有的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财产权。因此,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债权即合同权利才可以依法转让。例如,对于侵权债务,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但受害人不能将该债权转让给他人来主张侵权人的责任。
第三人的定义
在此规定中,第三人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之外的任何人。除了债权人全部转让合同权利退出合同约束的情况外,债权人部分转让合同权利的情况下,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共同构成合同当事人,并受到合同效力的约束。
债权转让的构成要件
债权转让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 必须存在有效的债权,并且债权转让不会改变债权的内容。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2. 被转让的债权必须具备可转让性。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有三类债权不得转让: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3. 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协议,并且不得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4. 债权的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债权转让对债务人无效。转让通知应当送达对方当事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债权人全部转让合同权利,原债权人从合同当事人中退出,但原合同对于新合同双方当事人仍然有效;如果债权人部分转让合同权利,原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与第三人共同成为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效力适用于第三人,如果第三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即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