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6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不得以无偿形式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其他资产,并不得与关联方进行不公平价格的交易。
在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的情况下,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不得进行以下行为:
(一) 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协议;
(二) 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三) 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企业,或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近亲属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如果由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在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时,涉及该交易的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在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其他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企业章程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应按规定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应委托符合条件的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如果涉及需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事项,应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委托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不得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评估作价。
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受托评估资产时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评估执业准则,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受托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对其出具的评估报告应承担责任。
国有资产转让是指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权益依法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但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国有资产转让应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损失,不得损害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如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或转让部分国有资产导致国家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企业,应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有资产转让应遵循等价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情况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如实披露相关信息并征集受让方;如果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则转让应采用公开竞价方式进行。上市交易的股份转让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国有资产转让应以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国有资产可以转让给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近亲属,或这些人员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在转让时,上述人员或企业应平等竞买。转让方应如实披露相关信息。相关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转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
国有资产向境外投资者转让时,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进行预算管理。
国家取得的以下国有资本收入和相关支出应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 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
(二) 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三) 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
(四) 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根据当年预算收入规模进行安排,不得出现赤字。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工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向财政部门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国务院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情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其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和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国家出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通过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由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以维护出资人权益。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 未按法定任职条件任命或建议任命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
(二) 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出资企业资金或应上缴的国有资本收入;
(三) 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决定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重大事项;
(四) 有其他未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果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给予处分。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如果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法给予处分。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依法给予处分:
(一) 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获取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
(二) 侵占、挪用企业资产;
(三) 在企业改制、财产转让等过程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平交易规则,低价转让或折股企业财产;
(四) 违反本法规定与本企业进行交易;
(五) 不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或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出具虚假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
(六)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七) 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执行职务行为。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上述行为取得的收入,应依法追缴或归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所有。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依法免职或提出免职建议。
在涉及关联方交易、国有资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该交易行为无效。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果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果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
本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