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05
一、犯罪构成事实错误怎么判
哦,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误伤友军”或者“走火打了自己人”吧?这就是我们说的“对象错误”或“具体事实错误”,意思就是说,原本想打的人和实际打死的人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在法律上又都是该打的那类。
而另一种就叫作“客体错误”或“抽象事实错误”,就是原本想打的人和实际上打死的人在法律上不一样。
那么到底算不算犯法呢?这就要看行为人有没有搞错要打的人,还有他有没有搞错怎么去打这个人。
最后还要看看,他们在法律上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
具体到每个案子,法官会根据法律和事实来判断这个错误是不是构成犯罪。
《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妨害作证罪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妨害作证罪的法律构成要素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作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该罪行的对象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其次,从主观方面分析,此种犯罪并非出于过失或者意外因素所导致的,而应当被理解成犯罪分子明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有可能对他人的作证地位造成妨害,但是无论如何仍然决定以此方式进行;再者,在客观层面上,此罪中的犯罪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为通过各种暴力手段、威胁性言论以及以财物贿赂等方式来制止证人进行合法的作证活动,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或不实的证词以便从中获得利益;至于最后一点,则是对这种扰乱正常公共秩序之行为的惩罚力度要求,即该类妨害作证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地步才能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三、销售有毒食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贩卖有害食品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首先是主观层面,此类犯罪需要行为人具备直接故意的犯罪心态。
在犯罪主体上,可以是任何普通公民都能成为其犯罪主体。
再者,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违反了国家针对食品卫生的相关管理规定的背景下,在所销售的食品中添加了有毒的非食品原材料,或者是销售他们明知道已经添加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
最后,这类犯罪活动侵害了我们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这两个主要客体。
以上是关于犯罪构成事实错误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手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