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2-25

 
352749

一、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过失犯罪与疏忽大意犯罪之别,主要体现在预知程度及心态上。

以下详释之:

首先,过失犯罪分为两类,即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前者指行为人应能预见自身行为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却因疏忽未曾预见,进而导致该结果发生;后者则为行为人虽已预见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却自信可避之,最终仍致此结果发生。

其次,疏忽大意犯罪仅为过失犯罪的一种,其特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

在此类犯罪中,行为人并非真正预见危害结果,而是因其缺乏必要的关注和谨慎,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综述,二者差异在于是否已预见危害可能性及其心态。

疏忽大意犯罪属过失犯罪范畴,而过失犯罪则涵盖范围更为宽泛,既包含疏忽大意所致犯罪,亦包括过于自信可避危害结果的情形。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具有主观要件吗

说到过失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嘛,其实就是行为人没能认真看待自己的行为,以为它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事实上这个行为是非常可能带来伤害性的后果滴。

这就像你明明知道自己开车速度快了点,但又觉得自己技术好,肯定没事儿,结果还是出事儿了。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心里就会感到很后悔,因为他应该早就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不好的事情。

那么什么叫做犯罪过失呢?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本来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但由于粗心大意或者过于自信,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结果最后还是发生了。

具体来说,这种过失犯罪有三个特点:首先,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行为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而且这种危害通常都挺严重的,不过刑法里的第330条和第332条是例外;最后,法律上要有明文规定,才会对这类过失犯罪进行惩罚。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延伸阅读
  1. 过失犯罪有动机吗
  2. 过失犯罪是不是属于犯罪
  3. 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
  4.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5. 过失犯罪的特点是哪几项

犯罪热门知识

  1.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概念及区别
  2. 犯罪未遂的定义和分类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意见
  4. 贪污罪与渎职罪的主体区别
  5. 医疗事故罪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进路径
  6. 犯罪构成与违法性质之辨析
  7. 套现从犯量刑多久结案的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