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民事与刑事责任是否可同时追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民事与刑事责任是否可同时追究?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4-11-06

 
349165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以同时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然而,如果司机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确认,司机将负有全部交通事故责任。

1. 民事损害赔偿

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的赔偿费用可能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肇事车辆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公司有义务先行赔付。然而,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将不再承担赔偿责任,车主将承担全部赔偿费用。

2.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属于法定的加重情节。如果因抢救不及时导致伤者死亡,可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将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并隐藏或遗弃,导致伤者死亡或严重残废,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导致伤者死亡,上述人员将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责任认定

1. 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逃离现场,但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行为人虽然构成逃逸行为,但其主观恶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实际上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应该从宽认定责任。

2. 出于逃避救治伤者后主动投案

有人认为,如果行为人出于逃避救治伤者的目的,但逃逸后主动投案,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然而,筆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将逃逸作为加重情节,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生命。逃逸的最严重后果是使伤者无法获得救助,导致伤势严重甚至死亡。因此,这种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是当然的。然而,如果行为人逃逸后自首,可以考虑减轻处罚。

3. 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往往同时具备两种动机。对于这种情况,显然应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重判。如果导致受害人死亡,逃逸行为的情节将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这种观点有两个原因:首先,这种说法回避了关于导致加重后果的主观心理争议;其次,它表明了逃逸行为的相对独立性。

延伸阅读
  1.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2.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3. 交通肇事逃逸的追诉期是多久
  4. 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认定
  5.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相关规定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2. 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算逃逸吗?
  3.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4. 交通肇事逃逸:民事与刑事责任是否可同时追究?
  5.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相关规定
  6.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7. 赔偿判决执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