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与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4-06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法律意义
姓名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称权则是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其名称,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姓名权的法律内容
姓名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姓名决定权:自然人有权选择特定文字作为自己的姓名,这是自然人的基本权利。自然人可以由父母选定姓名,也可以自己选择。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或随母姓。此外,自然人还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名字、笔名、艺名等。
- 姓名使用权:自然人有权使用自己的名字并排除他人使用的权利。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享有专用权,可以在民事活动中使用姓名,并许可他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自己的授权使用姓名。同时,自然人还有要求他人正确使用其姓名的权利。
- 姓名变更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对自己已经登记的姓名进行改变。但姓名变更需要遵循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需要经本人或父母、收养人申请变更登记,而18周岁以上的人需要本人申请变更登记。
名称权的法律内容
名称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命名权:社会组织的名称是其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相互区别的标志。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有自己的名称是法人成立的前提条件。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都有权自主命名。
- 使用权:社会组织对其名称享有专用权,可以排除任何人的干涉与妨碍。但在使用名称时也有限制,例如不得使用有损国家、公共利益的名称,不得使用外国国家名称、政党名称等。
- 变更权:已经登记注册的名称可以依法变更,但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后,一般在1年内不得申请变更。
- 转让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一部分一并转让,但只能转让给一户企业,并需经原登记主管机关核准。
侵犯姓名、名称权的情况
侵犯他人姓名、名称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干涉:干涉他人姓名、名称的决定、使用或变更,强迫他人改变姓名或名称。
- 盗用:未经他人同意或法律许可,使用他人的姓名或名称。
- 假冒:冒名顶替,冒充他人的姓名或名称,或利用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姓名或名称参与民事活动。
当姓名、名称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赔偿数额应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如果侵害他人姓名、名称权而获利,侵权人除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外,其非法所得也应予以收缴。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自然人的姓名权受到侵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名称权遭受侵害为由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不受理。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第九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