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11-18
根据现行司法解释,对于公司解散案件,"调解优先"是其中之一的审理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考虑到股东人合性的重要性以及在遭受损失时进行修复的必要性,旨在最大程度地维护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各类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稳定性。调解结果可能包括股东之间和解且原告撤诉,公司自然继续存在;或者原告股东退出公司,但公司继续存在;或者各方均同意公司解散等。
另一个重要的审理原则是保护原告在股权结构方面的"退出权"。即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其他股东收购原告的股份,或者各方同意采取减资等方式使公司继续存在,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减资"与对原告股权的"收购价"并不等同。"减资额"是指原告股权形成时的原始注册资本额或比例,而收购价则是原告股权份额对应的价格。收购价有时可能与公司的净资产脱钩,即可能大于或小于同等比例的公司净资产额。因此,收购价完全是公司、其他股东与原告股东之间协议的结果,法院不得通过司法评估的方式强制确定,除非争议各方一致同意启动评估程序并认可评估结论。
防止"久调不判"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理原则。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使公司继续存在,法院应及时作出判决,不得拖延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