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8-15
医疗费用是指自然人因细菌侵袭、自然灾害伤害、他人伤害或动物伤害等导致身体受伤后所需的医学检查、治疗和康复所必须的费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4条规定,加害人在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导致他人身体受伤的情况下,应当首先赔偿受害人因此而支出的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医药费、理疗费、治疗费、检查费、透析费、化验费、住院费、手术费、护理费和其他医疗费用。
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于因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所引起的医疗费用中的药品费用负有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承担当地《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规定的药物费用。如果需要购买该范围以外的药品,并且该范围中没有可替代的治疗药品,医疗机构也应当承担相应费用。然而,受害人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后,一般只能在当地医疗机构治疗并使用当地公费报销范围内的药品。除非使用该范围以外的药品无法治愈或减轻伤害,否则该费用不属于赔偿范围。此外,未经医务部门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也不予赔偿。
医疗机构只承担因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所增加的治疗费用,不负责治疗原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例如,如果某患者因阑尾炎住进医院做手术,由于手术医生不负责任,手术粗糙,导致患者腹腔大出血,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这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痊愈期。如果没有医疗差错,患者在手术后一个星期内就可以痊愈出院,所需费用只需1000元。但由于医疗差错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所需费用为7500元。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应赔偿患者6500元的医疗费用,但原疾病治疗的1000元不包括在内。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患者,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费用,医疗机构不予赔偿。如果患者确需住院治疗或观察,其费用由医疗机构赔偿。然而,如果患者接到医院的出院通知后故意拖延,或者在住院期间治疗与损害无关的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机构不予赔偿延长期间的住宿费。
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导致需要进行后续检查、治疗和康复项目,这些费用也应由医疗机构承担。例如整容手术、镶牙、植皮、换眼球和装假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