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侵权损失赔偿范围详解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7-14
环境污染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一、环境污染侵权的定义
环境污染侵权是指个人或企业在进行活动时,违反国家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对于违反环境保护规定、导致他人损害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环境包括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如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难免会排放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物质。如果违反了环境污染防治的规定,并造成他人损害,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环境污染侵权的损失赔偿范围
1. 财产损害赔偿
对于财产损害,一般适用全额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应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然而,由于环境侵害行为具有持续性和缓慢性的特点,对环境的侵害是连续不断的,对环境的影响是逐渐累积的。因此,在考虑损害赔偿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直接损失:即已获得的利益丧失或现有财产减值,应直接计算赔偿金额;(2) 间接损失:即本应获得的利益损失,也应计算在内。间接损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受害人本应获得但因环境污染或破坏而未能获得的收入。
2. 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是指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造成侵害,并导致受害人伤残或死亡。人身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1) 因环境侵权导致受害人丧失生命(死亡);(2) 因环境侵权导致受害人身体组织器官完整性受损,导致缺失或丧失功能,如造成残疾等;(3) 因环境污染导致受害人生理和心理状态受损,如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导致某种疾病等。对于人身损害,一般根据损害的程度确定赔偿范围,即根据因伤害人身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作为衡量标准,赔偿金额与财产损失成正比。人身损害越严重,赔偿金额就越高;而人身损害较轻,则赔偿金额相对较低。
3.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疼痛所造成的损害。例如,原告因住宅附近的噪声污染导致神经衰弱。在英美法系中,如果受害人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而在涉及人身或人格侵害的案件中,受害人本人也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包括疼痛、痛苦或其他精神方面的损害。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环境污染侵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环境污染侵权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导致环境污染并损害他人利益。在此过程中,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