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4-12-15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因夫妻一方的不当行为导致婚姻破裂的离婚案件增多。许多无过错方因对方的违法行为而遭受身心摧残。为了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变得非常必要。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夫妻一方的重大过错导致婚姻破裂时,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有过错方对其所受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并进行赔偿的制度。该制度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最初是基于资产阶级法学家提倡的婚姻契约观念。随着离婚立法主义的进步,通过家庭法的不断改革,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得到了完善并被保留下来。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第46条规定,若存在以下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然而,随着婚姻法司法解释的实施,该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赔偿的权利主体是否包括其他家庭成员以及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等。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要更有效地适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首先需要确定该制度的法律性质。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先决条件。目前,学术界对此存在多种观点,包括违约责任论、侵权责任论甚至侵犯配偶权利论。其中,侵权责任论得到了较多的支持。侵权责任论认为婚姻不仅仅是男女双方意思自治的结果,而是一种维系社会伦理功能的社会制度。夫妻双方在社会中承担着繁衍后代的责任,具有保障社会关系正常运转的功能。同时,我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更注重婚姻的稳定。因此,当一方实施破坏婚姻关系的过错行为时,不仅侵犯了婚姻制度本身,还对我国的道德礼教表示漠视。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还旨在消除不道德的婚姻价值观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惩罚有过错方配偶。当有过错方配偶实施损害行为、破坏婚姻家庭的稳定时,不仅给无过错方的物质生活带来损害,还给其精神带来巨大痛苦。因此,有过错方配偶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无过错方所遭受的所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