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专利侵权产品的专业法律指导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处理专利侵权产品的专业法律指导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4-12-27

 
340547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及解决模式

一、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由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而发包人支付价款的一类独立的合同。在多家单位联合投资的情况下,建设工程存在多种运作模式。其中一种模式是由联建单位中的一家出面订立合同,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其余各方或是提供土地、资金,或是负责项目立项,一般不与承包方直接发生关系。

在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对于第三种运作模式下的责任主体的确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有人主张将未参与发包、签约过程的联建单位确定为诉讼主体,有人则认为只将签约的建设单位确定为责任主体。目前,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各法院在实践中的做法不一致,影响了执法的统一性。

二、目前的解决模式

根据审判实践,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解决模式:

  1. 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确认责任主体。根据这种模式,法院应围绕合同关系进行审理,只将签约的建设单位确定为责任主体。这样做可以促使承包方正视交易风险,规范建筑业市场。
  2. 基于代理关系确认责任主体。根据这种模式,联建单位中的一方出面订立合同时,应视作联建各方将建设事项委托出面的一方行使。因此,应判令全体联建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3. 基于不当得利之债确认责任主体。根据这种模式,当发包方与建设单位分离时,发包方并不完全拥有建筑物的权利,其他建设单位取得建筑物权利属于不当得利。因此,发包人与其他建设单位之间应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4. 基于公平原则确认责任主体。根据这种模式,应根据公平原则衡平当事人的关系,判令联建各方均承担责任。

三、笔者的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的法定优先权,笔者提出了一点新的观点。根据该法规定,承包人可以行使法定优先权,将工程折价或申请法院拍卖工程以优先受偿。因此,在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时,如果存在发包人与建设单位分离的情况,一旦承包人提出行使法定优先权的诉讼请求时,应将全体联建单位都列为合同纠纷的当事人。

笔者的观点基于以下理由:

  1. 承包人的法定优先权属于担保物权,其权利指向首先是物(即已竣工的建筑物),然后才及于人(即建筑物的权利人)。因此,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实际上是审理两重法律关系,一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二是因承包人行使法定优先权而引发的承包人与担保物权利人之间的权利转移关系。
  2. 各联建单位根据联建合同的约定,共同或按份拥有建筑物的权利,形成财产的共有关系。当承包人行使法定优先权时,会影响建筑物共有人的权利得失。因此,其他共有人应作为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
  3. 民事诉讼程序是解决纷争确认民事权利的程序,而民事执行程序是实现裁判所确认权利的程序。当权利存在纷争时,应通过诉讼程序加以确认,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得失。如果仅考虑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排除非合同当事人参加诉讼,可能导致权利灭失。
  4. 承包人的法定优先权应作为诉讼请求提出。法院应审查承包人的该项请求,以确定其是否可以有效行使。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中对承包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该审查行为应通过诉讼程序完成,而不应通过执行程序来完成。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装饰公司用假材料如何处罚
  2. 出租车租车合同未到期如何中止
  3. 仅有合同能说明买卖关系成立吗
  4. 合同有效期和合同履行期的区别
  5. 承租人租赁用途出租人是否有权过问
  6. 中介跑路房东可以赶走租客吗
  7. 店里买的鞋子不想要了怎么退款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