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31
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死亡后,相关责任人根据一定标准向死者家属提供的一定数量的赔偿。受害人的死亡给其家庭和亲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这是对他人利益的严重侵害,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因此应该进行赔偿。死亡补偿费并不是对死者本身失去生命的赔偿,因为生命是无价的,无法用赔偿来补偿。立法上设立死亡补偿费的目的是为了稳定死者家属的生活,安抚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并弥补他们所遭受的相应财产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是根据受害人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赔偿年限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五年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受害人所在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然后乘以相应的赔偿年限。
例如,假设受害人年龄不满六十周岁,根据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00元/年。那么,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死亡赔偿金 = 12000元/年 × 20年 = 240000元。
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赔偿年限会相应减少,但不会少于五年。具体来说,对于年龄在六十周岁以上但不满七十五周岁的受害人,每减少一岁,赔偿年限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五年计算。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照五年计算。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8项规定,死亡补偿费应根据当地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赔偿年限为二十年。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但赔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