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02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违法行为是指根据婚姻法明确规定的四种违法行为: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上述法定违法行为之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如赌博、吸毒、嫖娼等行为,或者虽然实施了上述违法行为但尚未导致离婚的行为,都不符合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是指由于一方配偶实施了法定违法行为而导致离婚,使无过错方受到精神损害。精神损害包括精神利益(如名誉权、自由权、贞操权等)的损害和精神创伤两个方面。精神创伤是指由于过错配偶实施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等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给无过错配偶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被侵害的利益是指婚姻关系乃至夫妻关系本身,或者是指不得不离婚的丈夫或妻子的作为配偶的地位。作为社会基础的夫妻关系的前提,这些利益是值得受到法律重点保护的。因此,由于这些权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具体精神损害,包括由于离婚导致的社会评价下降、对结婚生活的绝望、将来生活的不安以及离开子女的痛苦等方面。
因果关系是指一方配偶实施了法定违法行为导致离婚,使无过错方受到精神损害。精神损害包括精神利益(如名誉权、自由权、贞操权等)的损害和精神创伤两个方面。精神创伤是指由于过错配偶实施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等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给无过错配偶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被侵害的利益是指婚姻关系乃至夫妻关系本身,或者是指不得不离婚的丈夫或妻子的作为配偶的地位。作为社会基础的夫妻关系的前提,这些利益是值得受到法律重点保护的。因此,由于这些权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具体精神损害,包括由于离婚导致的社会评价下降、对结婚生活的绝望、将来生活的不安以及离开子女的痛苦等方面。
离婚损害赔偿的主观要件是配偶一方有故意的过错,即配偶乙方故意实施法定违法行为,并且配偶一方和第三人主观上有故意。在离婚损害赔偿中,第三者可以成为赔偿请求的对象。如果第三者明知婚姻一方有配偶,仍故意或放任自己的感情,与婚姻一方同居、结婚,导致婚姻另一方离婚,那么第三者就具备了所有离婚赔偿的要件,应该对婚姻的另一方作出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若干解释一(下称《解释一》)第30条第一项和《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时提起。”对于无过错方应作限制解释,是指不存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一方,而不是指没有任何过错的一方。
有离婚事实的发生是指违法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造成离婚的后果。如果不具备该要件,即使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四种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没有离婚则不存在离婚损害赔偿。只有发生离婚,无过错方才能行使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离婚是法定违法行为的后果,而离婚损害赔偿则是无过错方针对过错方的法定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无过错方财产、人身、精神上的损害提起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