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23
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指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当事人需要负责收集、提供证据来证明事故事实成立或支持自己的主张。根据不同的阶段,交通事故举证责任的分配也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积极、认真、主动地收集证据,准确、及时地查明交通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正确地处理交通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举证责任包括以下方面:
1. 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这包括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痕迹、物证,制作现场勘查笔录。
2. 固定、提取或保全现场证据材料。如果痕迹或证据可能因时间、地点、气象等原因灭失,交通警察应及时固定、提取或保全。
3. 查找当事人、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交通警察应查找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证人,控制肇事嫌疑人,并检查当事人的身份证件、驾驶证、行驶证、保险标志等。
4. 其他调查工作。
对当事人来说,举证责任的内容是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这只是一种不完全的举证责任。
受害者的举证责任包括:
1. 损害结果的举证。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受害者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来证明损害结果,包括治疗的相关材料、鉴定材料、票据等。
2. 因果关系的举证。受害者需要证明机动车一方的违法行为与自己的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
3.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受害者需要提交身份证明资料或继承人的相关证明。
机动车一方的举证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抗辩事由的举证上,包括:
1. 不可抗力的举证。机动车一方需要证明事故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并且自己没有过错。
2. 受害者的过错的举证。机动车一方需要证明事故是受害者自己故意造成的,并且自己没有过错。
3. 第三者的过错的举证。如果事故完全是由第三者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机动车一方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
根据以上规定,交通事故举证责任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方应根据自己的责任来提供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