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8-22
2014年8月1日18时41分,福安市居民林某驾驶小轿车从福安市区沿国道104线往柘荣县方向行驶,行经事故路段交会车时,越过道路中心线与对向由缪某驾驶的小轿车相撞,造成两车损坏、缪某受伤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缪某车辆维修费花费68924元。
同年8月27日,福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林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缪某负事故次要责任。
随后,林某找到其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要求对方承担理赔责任。但保险公司认为,缪某维修的价格已超过车辆实际价格,而且缪某的车辆损坏,已达到报废程度,不应维修,按报废评估价格42800元计算损失。双方僵持不下,缪某遂于2015年6月24日起诉至福安法院。
根据《交通事故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车辆的“修复”是指通过“修理”的方式恢复原状的目的。而“无法修复”则是指通过“修理”的方式无法实现恢复原状的情况。在具体个案中,“无法修复”既可以是无法修理,也可以是无必要修理。
对于缪某的车辆,虽然其市值低于维修价值,但保险公司同意赔偿缪某相当于事故发生前被损害车辆评估价值的车辆重置费用。然而,缪某的车辆并没有毁灭,可以经过修复使用,并且从保险公司核损出具的维修项目中可以看出,维修费用已经减少到90项,减少了保险公司的维修责任。
尽管维修费用高于车辆评估价值,但仍然在合理范围内,是恢复车辆正常驾驶状态所需的必要费用。因此,根据对交通事故中当事人选择权的尊重原则,并且保险公司对车辆实际价值应承担举证责任,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按照缪某的车辆维修价格在交强险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内进行赔偿。
根据《交通事故解释》第十五条,判断车辆是否无必要修理,应以修理费用和实际价值进行比较。如果维修费用高于实际价值,车辆就无必要修理。对于车辆未灭失的情况下,侵权人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就是重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