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应随意确定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03
2011年10月21日交通事故案件:唐某对刘某的责任及赔偿纠纷
事故经过
2011年10月21日,唐某驾驶大型客车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撞倒了刘某,导致刘某受伤。经过鉴定,唐某被认定为完全责任人。刘某随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脑疝和脑积水。经过鉴定,刘某被认定为一级伤残。
赔偿纠纷
由于赔偿金额无法协商一致,刘某将唐某所在的运输公司以及该公司投保的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总计157.5万元,其中包括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院判决
对于10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认为,虽然刘某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了身心上的严重打击,但唐某所在的运输公司在事故后积极提供救治,并全额支付了他在康复期间的医疗费和护理费等费用。因此,法院酌情认定精神损害抚慰金为4万元。至于刘某对于护理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的要求,法院认为其金额过高,最终判定其合理损失为97万元。
法官的观点
法官指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往往会聘请代理人来维护自身权益。然而,一些代理人缺乏责任心,不管受害人是否实际遭受损失,都将所有赔偿项目都列入诉讼请求范围。特别是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他们提出的赔偿数额过高,给受害人一方带来不合理的期望。这不仅增加了法院的调解难度,还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法官进一步解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在受害人或死者的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要求侵权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所谓的“严重后果”通常指的是导致受害人死亡、残疾或其他特殊情况,如流产等。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时,受害人一方不能凭借感情用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以及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的经济能力以及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