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与民事交叉案件审理中的问题研究——专业律师的观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刑事与民事交叉案件审理中的问题研究——专业律师的观点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9-07

 
336243

刑民交叉案件的定义和界定

刑民交叉案件是指案件中刑事和民事部分的法律事实存在相同、不同或相重的内容和方面,表现为刑事和民事两部分相互交叉和渗透。判断刑民交叉案件的依据是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和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不同。只有同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才能构成刑民交叉案件。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移送问题

在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时,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将涉嫌刑事犯罪的部分移送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案件移送的情形有三种:全案移送、刑事部分移送和刑事犯罪线索和材料的移送。

全案移送是指案件本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刑事案件,只是错误地立案为民事案件,因此需要将整个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刑事部分移送是指案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两个法律关系,将涉嫌刑事法律关系的部分移送。刑事犯罪线索和材料的移送是指在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时发现涉及刑事犯罪线索,应当报案并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二、交叉案件刑、民部分处理上的关系和影响问题

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先刑后民的处理程序和原则。即在民事诉讼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民事责任进行审理。然而,在处理程序和相互关系上,刑民交叉案件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并不是绝对依赖关系。

民事诉讼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民事案件的审理依赖于当事人的举证情况和程度。在正常的民事诉讼情况下,如果一方持有证据但恶意不提供,可以先对民事部分进行处理,而刑事部分的处理则取决于侦查机关对案件的调查和证据的搜集情况。

刑民交叉案件的民事部分和刑事部分在处理上应当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套用先刑后民的处理原则。如果民事部分的审理不依赖于刑事部分的处理,可以先对民事部分进行裁决。只有当民事部分的审理和裁判需要依赖于刑事部分的事实查清时,才可中止民事部分的审理等待刑事部分的处理。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及影响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定义

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同时涉及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刑民交叉案件。例如,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借款为名骗取对方财物,既构成了刑事犯罪,同时受害人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自己的权益。这类案件应当分别进行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不能以刑事处理结束案件民事部分的诉讼权益。

二、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

刑民交叉案件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是完全重叠的法律事实。然而,由于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适用的诉讼程序和原则也不同,因此必须分开审理。刑民审判在处理上互不影响,互不牵连。刑事部分的处理不会影响民事部分的审理和判决,即使犯罪嫌疑人下落不明或逃避追究刑事责任,也不会影响民事部分的审理和判决。

三、刑民交叉案件中的民事责任

刑民交叉案件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案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和经济活动形成的。即使一方行为人涉嫌刑事犯罪并受到刑事责任追究,也不能免除其与对方已形成的合同义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与他方签订的经济合同,无论是由负责人还是工作人员代表单位签订,单位都应当承担合同责任。单位负责人涉嫌刑事犯罪并受到追究,不影响单位向对方承担合同义务的民事责任。

四、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影响

刑事部分对案件民事部分的影响体现在涉案款项的追回和金额上。刑事案件追赃的结果与案件民事部分的处理结论直接相关。权利人通过刑事案件追回的款项应当在民事部分的判决中体现,即从权利人享有的债权款项中扣除追回款项。如果民事部分的判决在先,之后追回了款项,应当作为执行款项冲抵民事判决的履行。

五、民事责任不因刑事责任的追究而免除

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责任的追究不会免除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的惩罚,而民事责任是基于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单位负责人或工作人员涉嫌刑事犯罪并受到追究,不会免除单位向对方承担合同义务的民事责任。刑事判决不能驳回民事权利人的民事权益请求,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在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中,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应当分别审理,刑事处理不会影响民事部分的审理和判决。刑事责任的追究不会免除民事责任,单位负责人或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不会免除单位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上原则,确保刑事和民事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延伸阅读
  1. 法庭上是否需要自行辩护?
  2. 涉枪刑事律师辩护标准是什么
  3. 刑事辩护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4. 律师刑事辩护的步骤是什么
  5. 被租房中介骗了650,该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