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事证据概念的审视与重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法律知识

对刑事证据概念的审视与重构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25

 
335241

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的问题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该法第三十一条对刑事证据进行了定义,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一定义成为了我国对证据概念的官方解释,并在后续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接受。然而,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和诉讼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证据法学研究的深入,证据的这一概念暴露出了其瑕疵,并在司法实践中变得难以操作。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违反了定义不能循环的逻辑规则

根据定义不能循环的逻辑规则,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然而,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却违反了这一规则。根据该法的定义,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其中核心词是“事实”,而事实的概念为“事实的真实情况”。因此,证据的定义可以被表述为“证据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真实情况”,即证据间接地变成了“真实情况”。在这个定义中,定义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证据”。因此,证据的概念仍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因此,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存在循环定义的错误,没有明确地揭示出证据的内涵和本质。

二、证据概念与证据种类的规定相矛盾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证据的七种形式。然而,根据这一规定,只有七种形式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其他形式的证据不能被视为证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形式的证据虽然不在七种之内,却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例如搜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提取笔录、有关案件情况的说明、发破案登记表等。这造成了矛盾,使司法实务部门无法操作。另外,刑事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规定与证据种类的规定是一样的,只是在证据种类上增加了一种。这样的规定是荒唐的。如果将现在普遍采用的电子证据也规定为一种证据,就会出现“六种=七种=八种”的情况,这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对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和证据种类的规定进行修改。

三、有关证据的规定自相矛盾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规定与同条第一款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相矛盾。如果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就无需再经过查证属实;如果“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那么第一款规定的“真实情况”就不真实。这种自相矛盾的规定不仅违反了逻辑法则,也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并且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理解和操作。

四、证据概念的规定与收集取证的方法相矛盾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一概念告诉人们,只要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并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在该法中也规定了严禁刑讯逼供和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这就为非法证据进入诉讼程序开了口子。这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相矛盾。因此,需要修改我国关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明确证据的定义,规定证据的种类、收集证据的方法以及评判证据的标准,以便司法实践操作。

延伸阅读
  1. 如何确定刑事证据的关联性
  2. 刑事证据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证据优势证据规则
  3. 深入解析刑事证据适用原则
  4. 深入解析刑事证据证明力规则
  5. 深入解析刑事证据审查规则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违约金过高判决书
  2. 刑事复核维持原判后的程序
  3. 死刑复核权的尴尬地位
  4. 刑事案件二审:透明审理的应有之义?
  5. 交通事故有人死亡必须要开庭吗?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会被终身禁驾吗
  6. 按规定醉驾出了事故怎么办?醉驾开庭的流程包括什么?
  7. 检察院异地办案程序是怎样的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