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12-16
【案情】
2009年12月,王某被一肇事车辆撞伤,伤残八级,其损失为:医疗费3.2万元,伤残赔偿金5.8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5万元,财产损失1万元。肇事车辆投保交强险,按照交强险限额赔偿,医疗费用限额为1万元,死亡伤残限额为11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因赔偿未能协商,王某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分歧】
交强险应按全额理赔还是限额理赔?
第一种观点认为,交强险应按国务院条例规定根据各项限额进行理赔。即针对受害人共计11.5万元的损失,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用1万元、伤残赔偿7.3万元、财产损失2000元共计8.5万元。
第二种观点认为,交强险应按全额赔偿,即受害人损害赔偿在交强险内可理赔12.2万元,不区分各限额。按该意见,受害人可获赔保险款11.5万元。
【评析】
原文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为:
第一,尽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但该规定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立法精神相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显然,该规定不仅将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理赔责任纳入法定责任,而且也是表述保险公司应全额赔偿交强险。从位阶效力而言,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法律,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第二,从交强险设置的目的考量,交强险是一种特殊的险种,其具有强制性,其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分散投保人驾驶风险,最大限度救助受害人,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实现,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因此,交强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险,其具备浓重的政策性和公益性。如果严格按照各限额赔偿,就会使受害人的损失不能得到及时弥补,也使投保人投保分散风险的愿望落空。
第三,就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而言,投保人在交纳交强险保费时,是按照交强险理赔全额交纳,那么在理赔时应该享有全额赔偿的权利,而不能划分各段限额。
笔者认为: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但这里并没有明确是否应当全额赔偿还是分项限额赔偿,相反《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接着又规定“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交强险条例》明确了分项赔偿规则。这项规则不仅不与立法精神相悖,而且与《道路交通安全法》互相照应、互相补充,并且与我国交强险“保护因事故受伤人,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是相契合的。如果全额赔偿,这就无限扩大了交强险的责任范围,违背了交强险设置的本意,在整体上将导致交强险业务的亏损,无法实现交强险业务的长久良性运作,使得不盈利不亏损的交强险运行原则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增加保险费、降低保额来弥补亏损。这就必然增加投保人的保险费支出,实际上是损害了广大普通公众的利益,加重投保人的经济负担,损害大部分投保人的利益。因此,尽管《交强险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在法的位阶上低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作为法的渊源,在法律规定不具体的情况下适用行政法规审理案件并无不妥。
第二,《交强险条例》第23条之所以规定实行分项责任限额,是根据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保障,有利于减低赔付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控制风险,降低费率水平。而无责情况下的分项责任限额,一方面是体现了对受害人的保护,无论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否有过错,均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也兼顾投保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体现公平性原则。
第三,实行全额赔偿,这种做法虽然从个案上来看,这种做法最大化的保护了受害人利益,但却不是依法保护。而且,交通事故往往同时涉及多个受害人和人身死亡伤残、医疗费用和财产损失项目,如果不按照法定的分项赔偿限额,可能导致受害人最需保障的相关项目得不到适度赔偿,导致相关人合法利益保护的冲突与失衡。
第四,交强险的投保人在交纳交强险保费时是全额交纳了,但这并不代表在理赔时投保人就享有获得全额赔偿的权利。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交强险相关的知识,小编为您推荐:
交强险三大问题
交强险三大问题
交强险的四大责任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