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9
2003年12月20日,谭女士向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价值10万元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被保险人是谭女士的丈夫李某,受益人为谭女士。2004年12月6日晚,被保险人李某因交通事故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谭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认为李某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应属于免责条款,故拒绝理赔。
在法庭上,谭女士认为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不成立。她指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已经认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另一肇事者梁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梁某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虽然李某是酒后驾驶,但是与该事故造成其死亡没有直接关系,不承担此次事故的责任。因此,被保险人李某酒后驾驶与其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保险公司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并未就免责条款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作明确说明,所以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不能成立。谭女士请求法院判令保险公司向其给付死亡保险金10万元。
保险公司辩称,被保险人李某酒后驾驶属于保险条款责任免除范围,保险公司有权免责。同时,保险公司已经对保险条款内容向谭女士作了详细的说明,不存在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况。此外,被保险人李某酒后驾驶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李某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保险公司将免责条款理解为只要被保险人存在酒后驾驶的情形,保险公司都可以免责是不恰当的,也与法律规定不符。保险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免责情形要与被保险人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被保险人存在酒后驾驶的情形,保险公司都可以免责。此外,交通事故认定书已对本次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事故形成原因及当事人责任进行了认定,并明确记载李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但其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没有因果关系。被保险人的死亡属于他人交通肇事所造成的意外伤害事件,不属于合同约定的免责范围。因此,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不成立。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死亡保险金10万元给谭女士。
梁某为其车辆向保险公司投保了5万多元,但在车辆被盗后,保险公司只按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市场价格计算赔偿金额,双方协商不成,对簿公堂。法院依法驳回梁某追索保险金的诉讼请求。
梁某为自己的微型普通客车投保了车辆盗抢保险,保险金额为55760元。该车在恩平市被盗抢后,梁某向保险公司索赔44050.40元。保险公司认为保险事故发生时该车的实际价值为41492元,只同意赔付32778.68元。梁某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11271.72元。
梁某认为,双方约定了保险金额,自己也按照该金额支付了保险费,保险公司应该按约定的保险金额支付赔偿金。保险公司则辩称,梁某所投保的金额是赔偿的最高限额,实际赔偿额应按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法院认为,双方在车辆盗抢险合同中只约定了保险金额,没有约定保险价值,属于不定值保险。根据不定值保险的原则,涉案保险赔偿金应按投保车辆出险时的实际价值计算。保险公司仅凭自行的市场调查确定车辆价值是欠妥的。经评估,涉案车辆的实际价值为37373.25元,小于保险公司原来自定的41492元。因此,保险公司已实际多付了3000多元给梁某,无需追索。法院判决驳回梁某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