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2-04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存储危险物品和易腐物品必须在合同中注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然而,为了降低仓储费用,存货人常常在货物的品名和种类上弄虚作假。他们可能将危险物品作为普通物品,将特别货物当作一般货物,甚至将贵重物品作为普通物品。这种行为构成对仓库营业人的欺诈,导致仓储合同无效,并且存货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存货人有意或无意地提供虚假的保管要求和条件,以引起仓库营业人的轻信。仓库营业人根据这些虚假信息对货物进行保管,可能导致货物毁损、短少、污染、变质、灭失等后果。对于存货人故意提供不当的保管要求和条件,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因此,仓库营业人往往成为冤大头。
有些存货人采取欺诈手段,如将账记在其他单位身上,或在货物的质量上弄虚作假,以少交保管费用。这种行为对仓库营业人构成欺诈,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存货人与仓库营业人签订仓储合同后,擅自将合同转让给其他第三人,以赚取差额利润。根据合同法规定,未经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擅自转让合同是无效的。这种行为构成对仓库营业人的欺诈。
仓库营业人在保管易燃、易爆、易渗漏、有毒等危险物品或者特殊货物时,必须按照特定的保管要求进行操作。如果仓库营业人未按合同或物业惯例进行保管,导致货物损失或人身伤亡,将构成违约行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仓储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合同双方协商同意的约定,具有约定性。然而,仓库营业人可能滥用其垄断地位,强加不合理的免责条款。存货人可能因为无能力与之争执,或者误以为该免责条款是国家规定或行业规定而接受。一旦发生事故,存货人往往无法获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