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7-14
大地公司与山林公司于2001年11月20日签订了一份储煤协议,约定大地公司负责山林公司煤车到站后的装卸、清场工作,山林公司按每吨10元支付费用,煤到货场后10天内运完,超期则按每吨煤30元/月收费,并由大地公司保证煤的安全。合同生效后,山林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将3000吨煤运至大地公司的货场,并委派员工王五在货场负责发货及清场工作。
山林公司因其开据的提货单吨位数与交付货场的煤相差500吨,于2002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大地公司赔偿500吨煤的损失。大地公司辩称,双方的仓储合同实际上已变更为场地租赁合同,故不应负责赔偿。
1. 仓储合同性质: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94条第一款规定,仓储合同是指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在该储煤协议中,大地公司是保管人,山林公司是存货人。根据该法规定,保管人应当对因保管不善造成的仓储物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山林公司的煤炭短缺500吨,大地公司作为保管人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 合同关系变更: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主张合同关系变更的一方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大地公司主张合同的性质已变更为租赁合同,但未提供书面证据予以证实,故其主张不能成立。因此,大地公司应当承担山林公司500吨煤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
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储煤协议属于仓储合同,大地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双方在实际履行合同中已对合同内容进行了变更,将原仓储合同变更为租赁合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山林公司自行派人负责发货、清场,且发货数量全由山林公司掌握,大地公司一无所知。因此,双方已将储煤协议变更为租赁合同。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因此,大地公司无需举证证明合同变更。根据仓储合同与租赁合同的特点及双方实际履行情况,本案应驳回山林公司的诉讼请求,但对大地公司按仓储合同收取的保管费用应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