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伤人:法律责任与赔偿解析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15
高空坠物致人伤害:加害人不明的赔偿责任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高楼大厦遍布城市,其中既有七八层的建筑,也有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楼房。这些楼房下面多是小区的道路,也有直接挨着公共大马路。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高层建筑中抛掷物品伤人的案件。《中国民法典草案:侵权行为法偏》第153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致人损害,抛掷人承担民事责任。不能确定谁为抛掷人的,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全体使用人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没有抛掷该物品的人不承担责任。
二、相关司法实践
以下是几个著名案例:1、济南菜板案:2001年,济南市孟老太在进入自家居民楼楼道入口前被从楼上坠落的一块菜板砸中头部,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死者近亲属将该楼二层以上十五家居民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一审法院认为无法确定菜板所有人,驳回原告起诉。原告上诉,二审法院仍然驳回。经申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再审后维持一审法院裁定。2、重庆烟灰缸案:2000年,重庆市某公司的董事长在路过一处楼下时,被从天而降的烟灰缸砸中头部,导致严重伤残。受害人将楼上居民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一审法院驳回对开发商的诉讼请求,判决部分居民共同赔偿。经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后,原告和被告均提起上诉,目前此案正在二审中。3、深圳玻璃案:2006年,深圳市一名学生在经过一幢高层居民楼时被从楼上掉下的一块玻璃砸中头部,当场死亡。受害人家属将居民和物业公司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物业公司有管理疏忽行为,判决物业公司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原告和被告均提起上诉,此案正在二审中。以上案例中,处理结果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高空坠物致人伤亡由谁来赔偿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本文旨在研究这个问题。
三、国外相关做法
在发达国家,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已经不再是赔偿人身损害的主要资金来源。例如,美国因补偿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所付出的赔偿费用,侵权责任赔偿仅占7.9%。个人责任保险提供的赔偿占36.5%,社会保险提供的补偿占18.1%。新西兰实施的事故补偿法则规定,无论是否出于他人过失,意外事故导致的生命和身体损害者均有权请求补偿。台湾地区也逐步创设了无过失补偿体制,并健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四、学者们的建议及其可行性
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可行性有待商榷。建议一:设立高空坠物基金会。学者们建议在入住前每个商楼居户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成立该楼的基金会,用于赔偿受害人。然而,这与重庆烟灰缸案的判决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由多个住户来分散加害人赔偿责任。这对高层住户来说是不公平的,要求公民为自己没有发生的行为负责。建议二:实行社会救助。一些学者建议通过社会保障来救助受害者。然而,在目前的中国,社会救助的实施条件尚不具备。建议三:商业保险理赔。一些学者建议通过商业保险来分散损害的风险。然而,保险的购买对公民来说并不容易,而且商业保险追求利润,赔偿手续繁琐。建议四:多种方式并存。以上方式单独实施都难以运转,而将它们加在一起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
五、实行国家赔偿
笔者认为,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对于高空坠物致人损伤,应当实行国家赔偿。这是因为高空坠物伤害属于公共安全问题,政府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安全。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展开侦查,如果无法查明加害人,政府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实施国家赔偿需要在《国家赔偿法》中增加关于高空坠物伤人的条款,并明确赔偿秩序。这样的做法能够解决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时的困境,保障个体正义,加强政府管理社会的责任。当然,立法涉及到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法律文化传统、法治意识等因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立法是解决问题的大势所趋。希望在未来的立法中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