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12-03
名誉权和荣誉权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保护的人身权重要内容。这两个权利也是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经常被侵犯的对象。特别是与文化名人有关的各类名誉权官司,更是频繁在媒体上见诸报端。
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名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个人或组织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总体性评价。
根据《民法通则》第102条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和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是因个人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例如最佳男主角奖、茅盾文学奖等。
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两个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法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联系:
名誉权和荣誉权保护的客体分别是民事主体的名誉和荣誉。名誉是社会公众对个人或组织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总体性评价。荣誉是因个人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由政府、社会组织授予的一种赞美称号。可以将荣誉视为名誉的一种特殊形式。
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它们都与特定的人身不可分离,且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然而,它们可以与一定的财产权发生关联。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受到侵害,他可以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一定的精神损害金。
名誉权和荣誉权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区别:
名誉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的民事主体,任何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具有普遍性。荣誉权的主体则根据是否获得荣誉称号而定,因此只有部分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具有专属性。
公民从出生时起,法人从成立时起就开始对自己的名誉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荣誉权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权利,而是必须在获得突出贡献后被有关组织授予某种称号才能产生。如果公民的荣誉称号被合法取消或剥夺,其荣誉权也会丧失,但名誉权不会丧失。需要说明的是,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并不一定随着公民的死亡而必然丧失。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死者的名誉权是可以得到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