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0-15
医疗纠纷案件是指因医疗过失致人损害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根据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医疗纠纷可分为两类:医疗事故侵权行为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和非医疗事故侵权行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虽然这两类案件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发生的原因不同。前者的原因是构成医疗事故,而后者的原因是非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
在民事诉讼中,医疗过失是指非医疗事故侵权行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侵权。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疗机构侵犯了患者知情同意权;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法院再委托法医鉴定机构重新鉴定后确认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鉴定分析意见中指出了医疗机构存在“不足”、“缺陷”,法院直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失。
根据《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然而,该规定并未免除医疗机构按照《民法通则》应承担的侵权民事赔偿责任。《条例》仅适用于处理医疗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对于非医疗事故或其他医疗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已超出其调整范围。因此,医疗机构在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仍应承担医疗过失致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医疗过失存在的情况包括:医疗机构未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涂改、伪造、隐匿、销毁、遗失病历资料,导致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学会拒绝进行鉴定;法官通过司法认知直接认定。
根据赔偿标准的不同,医疗过失受害人在相似案件中获得的赔偿可能高于医疗事故受害人。如果医疗机构不提出不构成一般医疗纠纷的抗辩,并且未经鉴定证明属于医疗事故,人民法院应按照《条例》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然而,如果医疗机构提出抗辩并证明受害人的损害确实是医疗事故造成的,人民法院应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医疗过失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具体赔偿数额的确定应根据相关证据和医疗机构的意见进行评估。
以上是关于医疗过失赔偿标准及法律适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