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29
邓某是某国银行储蓄所的综合复核员,他向朋友霍女士提供了一项高息存款业务,声称利息将远高于普通存款。霍女士被这个机会吸引,几天后将30万元现金交给邓某。邓某为霍女士出具了一张收条,上面盖有储蓄所业务专用章和他的个人印章,并告诉霍女士到期时可以凭收条取回本金和利息。然而,邓某并未将存折交给霍女士,而是将她的30万元存入了自己的账户,并将其用于个人股票交易,最终导致全部损失。
针对此案,合议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邓某以办理内部高息存款为名,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法,骗取了霍女士的30万元。根据这种观点,邓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被定性为诈骗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邓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了30万元储蓄存款进行个人营利活动,并且没有退还这笔款项。根据这种观点,邓某的行为应当被定性为挪用公款罪。
笔者支持第二种意见。
根据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的直接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的犯意必须非常明显。然而,在本案中,根据霍女士的证言和邓某的供述,邓某将霍女士的30万元从银行取出后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实际上是暂借的,他打算在赚钱后再归还这笔款项,而不是想非法占有这30万元。此外,邓某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收取了霍女士的存款,并出具了盖有单位公章和私人章的收条,办理了存折,手续基本齐备,不存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情况,因此不符合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即“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综上所述,邓某的行为更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他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了30万元储蓄存款进行个人营利活动,并且没有退还这笔款项。因此,应当将其定性为挪用公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