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08
缔约过失责任,又称为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所承担的先合同义务,并因此造成对方信赖利益损失而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先合同义务是指在签订合同前,缔约人双方根据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形成的注意义务,包括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互相忠诚等。缔约过失责任不同于侵权行为责任和合同责任,其责任基础是缔约过失,作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补充。
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依据,即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经济合同法》第16条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1条也对缔约过失责任作了相应规定。然而,这些规定仅适用于侵权责任,只涵盖了缔约过失责任的部分内容,而非完整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指信赖利益的损失,即合同缔结以前的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合同法》第113条规定了在合同责任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范围,但对缔约过失责任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范围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损害赔偿范围。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一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缔约费用、准备履行所支出的费用、受害人支出费用所推动的利息损失和其他直接费用支出。间接损失是指丧失了与第三人另订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必须是基于信赖利益而产生的损失,并在可以客观预见的范围内。
确定缔约过失责任损失的难点在于执法尺度的问题。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赔偿范围过宽或过窄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应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正确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