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23
1. 提出:刑事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有权向案件承办单位提出和解请求。
2. 受理:刑事案件的受理由检、法机关进行。受理后,应审查提案是否具备刑事和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若认为符合条件,办案机关应填写《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告知书》和《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决定书》,并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3. 和解:检、法机关促成被害人与加害人对话,若刑事和解成功,承办人将组织双方签订《刑事和解协议书》,作为对被告人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从宽处理的重要依据。若和解不成,将制作《终止刑事和解程序通知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依照审判程序及时作出决定或判决。
4. 监督:调解机关对加害人履行赔偿协议的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督促,并根据案件性质、危害后果和赔偿协议履行情况作出决定。检察机关可酌定(相对)不起诉、暂缓起诉或在提起公诉时向法院提出酌情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审判机关可适用非监禁刑(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罚、训诫、责令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关于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刑事和解适用于所有非杀人犯罪,无论是轻罪还是重罪;另一种观点认为,刑事和解仅适用于法定刑低于有期徒刑3年、告诉才处理及轻伤等主要侵犯公民权益和未成人犯罪。本文支持第二种观点,因为如果适用和解于重罪案件,将失去刑罚的意义,存在放纵犯罪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刑事和解必须是有直接被害人的案件,如贪污贿赂犯罪等。因此,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犯罪案件,当然也包括少量有直接被害人的其他犯罪案件。
1. 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2. 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若涉及赔偿损失,应明确赔偿的数额和方式。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3. 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同意对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
和解协议书应由双方当事人和审判人员签名,但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持一份,另一份交人民法院附卷备查。若双方要求保密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损失内容,人民法院应准许,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被告人应在协议签署后即时履行和解协议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若和解协议已全部履行,当事人反悔,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证据证明和解违反自愿和合法原则的除外。若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后,双方愿意和解,但被告人不能即时履行全部赔偿义务,人民法院应制作附带民事调解书。
以上是关于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及适用范围的相关法律内容。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刑事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引入刑事和解为刑事司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诉讼解决模式,同时也给依法办案和司法公正带来了新的考验。如有更多相关法律疑问,请访问手心律师网,我们将有专门的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