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对于刑事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司法机关应当进行追缴或责令退赔。同时,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此外,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所有没收的财物和罚金应当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如果追缴后的退赔不能完全弥补损失,受害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也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样,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 医疗费:按实际产生的费用,以从医学角度治疗身体损害为限,不包括整形和康复治疗费用。
2. 误工费:以被害人工作单位实际扣发为限,且不超过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三倍。
3. 护理费:指根据医治需要实际支出的护理人员费用,以不高于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为限。
4. 交通费:以必要和实际开支为限。
5.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6. 被抚养人生活费:根据被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7. 丧葬费: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 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损失。
2. 犯罪行为损坏的财物所必然产生的经济损失,如修理费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对于附带民事诉讼作出的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对于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犯罪行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被害人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如果造成被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逃逸是一种常见现象。为了防止对已归案犯罪嫌疑人审理上的过分迟延,司法机关通常会对先归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如何处理有同案犯在逃的共同犯罪案件的通知:
1.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追捕在逃的同案犯。
2. 如果对在押犯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有确实、充分证据,同案犯在逃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起诉和判刑。
3. 如果在逃的同案犯逮捕归案后,对已经处理的罪犯查明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时,可以对新查明的罪行进行起诉和判决。
4. 如果同案犯在逃,而在押犯主要犯罪事实情节不清并缺乏证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依法报请延长羁押期限、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办法,继续侦查,抓紧结案。
5. 如果同案犯在逃,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在押犯的犯罪事实,或已查明的情节显著轻微,应当予以先行释放,在同案犯追捕归案、查明犯罪事实后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