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是否会同步裁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是否会同步裁决?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7-07

 
31884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程序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同时判决

1. 同一起刑事案件的刑事判决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不一定同时进行。

在刑事案件中存在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会同时进行判决,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先行判决刑事部分。

2. 法院通常应在受理案件后的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但经上级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若因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1.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应告知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其他依法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 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并已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根据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情况进行审理。若在侦查、起诉阶段经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已支付赔偿,但被害人仍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受理。

3. 人民法院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应在7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受理,不符合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4. 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后,应在5日内向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送达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副本,并根据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确定被告人提交答辩状的时间。

5.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前,应向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送达传票,通知其按期出庭。被告在此处指未被羁押的被告人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之外的其他被告。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允许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可实行民事拘传。

6.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7. 公民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请求人民法院审理并进行调解。调解应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若调解达成协议,审判人员应及时制作调解书,并在送达双方当事人后生效。

8. 若调解无法达成协议,或在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之前一方反悔,附带民事诉讼应与刑事诉讼一并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一般应分阶段进行,先审理刑事部分,然后审理附带民事部分,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程序参照民事审判程序进行。

9. 若人民法院认定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并经调解无法达成协议,应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10.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不收取诉讼费用。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状的撰写

刑事附带民事诉状实质上是一种民事起诉状。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成物质损失的事实和理由不同,前者由犯罪行为造成,后者一般由民事纠纷引起。在文书制作内容上,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根据《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第164条规定,代理律师接受委托后,应代理委托人撰写附带民事起诉状,其基本内容包括:

1.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的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基本情况。若为单位或法人,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所在地址。代理律师应明确姓名及所在律师事务所名称。

2. 具体诉讼请求,主要根据遭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的物质损失范围和大小提出具体的诉讼要求。在书写诉讼请求时,应条理清楚,有法有据,不可随意。

以上是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程序的详细介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虽然是同时进行审理,但判决可能不会同时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遵守相关程序。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第164条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律师委托事项
  2. 刑事案件二审程序及审理期限详解?
  3.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
  4. 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5. 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机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