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6-26
刑事拘留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具有以下特点:
公安机关决定拘留时,需要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执行单位执行。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拘留的期限根据法律规定,一般不超过14天,最长不能超过37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
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刑事拘留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根据行政法规定的强制措施;司法拘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保障性措施,目的是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并不具有惩罚性质。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属于行政制裁,旨在惩罚和教育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刑事拘留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拘留则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进行。
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两者之间存在罪与非罪的界限。
对于一般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为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为15日。
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针对可能出现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司法拘留是一种排除性措施,针对已经出现严重妨碍诉讼活动的行为采取。
刑事拘留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司法拘留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分别进行。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诉讼强制措施,适用对象仅限于刑事案件中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司法拘留适用对象包括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只要在诉讼过程中实施了妨害诉讼行为。
刑事拘留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司法拘留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并由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