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16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法院进行审理的时候,原被告是自己约定鉴定机构来进行鉴定的,也可以是法院来进行指定的。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总结各地区改革试点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方案的工作原则是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主动磋商、司法保障、信息共享、公众监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国情和地方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赔偿义务人应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无法修复的应进行货币赔偿。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可以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可提起诉讼。实施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与。
本方案适用于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生态环境损害。具体适用范围包括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的情形。
本方案明确了赔偿范围、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赔偿磋商、赔偿诉讼规则等工作内容。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权利人由国务院授权的政府机构担任,可以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负责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案件,并研究制定相关的诉前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
为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本方案提出了落实改革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加快技术体系建设、做好经费保障、鼓励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和时限要求。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有关业务工作。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鉴定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公众可以参与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磋商工作,并享有知情权。
本方案废止了2015年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