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与赔偿计算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2-27
劳动合同与培训协议的争议——周先生与公司的合同纠纷
案情介绍
周先生,一名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基于周先生的优秀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公司决定重点培养他,并与其签订了一份培训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在周先生试用期满后,派遣他到公司的欧洲总部学习新的工艺技术,培训期为一年。周先生完成培训后,需要为公司服务5年。协议明确规定,如果周先生违约,他应赔偿公司5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该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公司按照协议安排了周先生的出国培训事宜。一年后,周先生学成归来,公司安排他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周先生表现认真勤恳,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然而,两年后,周先生因为自认学历高且有出国培训经历,不再满足现职工作,遇到一位同学的邀请,决定离开公司创业。周先生以与同事无法合作和工作难以继续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但公司未能挽留他。于是,公司要求周先生按合同约定赔偿50万元。周先生认为这个赔偿金额不合理,拒绝支付。公司随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周先生赔偿50万元的经济损失。
双方理由
周先生认为,公司为了培养他提供了出国培训的机会,并支付了大量费用,这是事实。他认可培训协议中设定的服务期和违约赔偿责任。然而,他认为培训费用应平均分摊到服务期中。考虑到他已为公司服务了两年,他认为应按比例扣除一部分赔偿费用,而不是全额赔偿。公司认为,他们出资培训了周先生,并为其提供了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双方签订了服务期和违约赔偿的协议。因此,周先生提前辞职离开公司是明显的根本违约行为,导致双方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公司将遭受较大的间接损失。因此,周先生应全额赔偿公司的经济损失。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劳动者未完全履行约定的服务期而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应支付服务期协议约定的全部赔偿费用,即承担全部的违约责任。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根据这一规定,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是实际履行和全面履行。如果劳动合同的解除行为导致整个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可以视为根本违约,违约责任者应全额赔偿经济损失。如果解除合同仅导致合同的部分无法履行,则可以视为部分违约,违约责任者应按违约程度承担经济损失。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一规定,劳动合同的履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劳动合同目的的实现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当可分为不同阶段。劳动合同的双方权利义务不会因劳动者突然停止劳动而导致过去已履行的劳动权利义务的丧失。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规定,违约责任应与违约程度和比例相适应。《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涉及劳动者服务期赔偿,应按实际损失和等分相应递减的原则确定。根据以上规定,周先生在服务期内辞职解除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部分违约。根据违约责任的可分性原则,周先生不需要全额支付公司违约赔偿金,只需按尚未履行的服务期年限占整个服务期年限的比例赔偿公司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