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4-09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借款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以迫使其履行债务。
当借款人未按约定归还借款时,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应提交相关证据和申请书。
一旦法院受理申请执行,借款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如对法院的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履行债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包括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根据情况,法院可以采取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等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处理。
根据被执行人的应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此时,法院应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予以配合。
通过上述程序,人民法院可以对借款不还的情况进行强制执行,确保借款人履行其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