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措施法律知识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2-10

 
315937

  在我国,对于法院裁决拒不履行的个体或团体,原告方有权申请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获得法定许可后通过冻结被告账户、扣押被告财物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促使被告履行裁决。那么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衡原则。该法第1条确立了两个最基本关系的平衡:一是保障与监督关系的平衡,既要保障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又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二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与保障作为被强制对象的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平衡。协调和平衡这两对基本的相互关系,正是该法制定和实施要把握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最小损害”,即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在有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其中对相对人“最小损害”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该法规定的“采取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应该说是“最小损害”原则的很好体现。

  (三)行政强制法定原则。该法第4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这里,权限法定的“法”主要或基本上限于法律;范围法定、条件法定的“法”则可限于法律、法规;而程序法定的“法”则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而且应包括规章。

  (四)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这里的“教育”,既包括特定教育,也包括一般教育;既包括对被强制对象的教育,也包括对一般社会公众的教育,当然,主要是指对被强制对象的特定教育。此外,这一原则还具有“先教育、后强制”和在行政强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教育的意涵。只要通过教育行政相对人自觉履行了义务,行政机关就不应对之再实施行政强制或处罚。

  (五)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该法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分别规定于多个不同条款,将其精神贯穿和体现在行政强制权设定程序和行政强制实施程序的具体设计上,重点主要落实在行政强制实施程序的具体设计上,包括对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设计和对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设计。

  (六)救济原则。该法确立的行政强制救济途径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虽然这三种救济途径均有相应的专门法律规定和调整,但该法还是加以了特别规定。这是因为行政强制是一种涉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高权”行政行为,需要特别强调权利救济。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行政强制法》具体规范和制度的中心思想,只有满足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才能依法采取行政强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拒交社会抚养费的法律后果
  2. 吸毒行政拘留是否可保释
  3. 纪检委受理征地拆迁问题吗
  4. 行政复议申请的范围
  5. 法院对申请执行应进行实质审查什么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公安交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性质
  2. 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3.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
  4. 拘留证的含义及分类
  5.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可以反悔吗
  6. 行政及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环境违法行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7. 商家违约工商如何处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