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深入解读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内容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6-19

 
314943

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及范围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

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是否依法立案侦查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86条规定的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对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以及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中被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二)公安机关是否具备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管辖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除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和自诉案件外,其他刑事案件均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检察机关通过立案监督来发现和纠正公安机关越权立案的违法行为。

(三)对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却被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进行纠正。如果公安机关对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检察机关通过立案监督来纠正这种错误。

二、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报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已经发现并掌握了犯罪事实,本应该立案,但由于缺乏控告、举报等材料而未立案。

2、不破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对于案情复杂、一时难以侦破的案件,不立案而直接进行侦查,等案件破获后再补立案手续。这种做法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3、应立而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对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案件故意不立案,或者以罚代刑、以劳代刑等方式处理。这种行为往往涉及执法人员的权钱交易、权谋私利、徇私舞弊等问题,是人民检察院重点监督的对象。此外,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还应包括对刑事立案程序是否规范以及立案和不立案决定是否合法等相关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

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准确把握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注意区分“没立案”和“不立案”的界限。“没立案”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尚未发现或正在审查尚未作出立案决定的案件。“不立案”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已经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案件。只有对于已经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案件,才能按照刑事立案监督程序进行处理。当然,也要防止刑事立案主体以“没立案”为借口掩盖“不立案”的实际情况。

三、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范围

以下情况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1、被害人或被害单位未向公安机关报案;

2、公安机关未掌握或未发现犯罪事实的案件;

3、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而不查、拖延不决、遗漏犯罪嫌疑人或罪行等情况,属于侦查监督范围而不属于立案监督范围。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3. 刑事立案监督去哪里提
  4. 刑事立案监督范围
  5.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许霆盗窃案调查结果公布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逃犯的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术语
  2.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3.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4.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5.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6. 刑事犯罪立案条件
  7. 主犯是否有资格保释候审?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