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04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必须符合法定要求才能具有效力。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提供各类证据的具体要求如下: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书证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原则上应提供书证的原件。在提供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
(2) 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版,并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3) 当事人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4) 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行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盖章。
(5)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应当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翻译人员签名。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物证时,原则上应提供原物。在提供原物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如果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时,当事人应当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计算机数据或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事人应向法院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在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复制件。
(2) 当事人应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3) 声音资料应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对于当事人提供的外国语视听资料,应同时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并由翻译机构盖章或翻译人员签名。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载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2) 需有证人的签名。如果证人不能签名,应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3) 应注明证人出具证言的日期。
(4) 应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被告行政机关向法院提供的鉴定结论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应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
(2) 应有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
(3) 应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4) 应有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5) 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对于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还应说明分析过程。
被告行政机关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有特别规定外,一般应载明制作现场笔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行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法院有权要求补充证据。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依职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需要由法院收集和调查的证据主要有两类:一是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是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证据。
法院调查和收集证据的基本方式有调查询问、调取有关材料、提交鉴定和勘验检查。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有关证据进行辨认和对质,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以及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辩论的活动。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对证据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
原则上,所有证据都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即使法院调取的证据也是如此。但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在对证据进行对质和辨认过程中,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勘验人发问。
1. 证据审核认定的含义及内容
证据的审核认定是指法官在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说明、对质和辨认后,对证据作出的采信与否的认定。证据审核认定的内容包括:(1)审核认定证据的真实性;(2)审核认定证据的关联性;(3)审核认定证据的合法性。
2. 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
以下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4)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被告;(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6)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复制品;(7)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8)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9)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10)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3. 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依据的证据
以下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2)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3)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4)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
4. 证据效力大小的判断
在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过程中,如果发现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以下情形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5)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6)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7)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8)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9)数个种类不同但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