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法律知识

假冒伪劣商品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2-28

 
313625
假冒伪劣商品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经济和消费者的利益会造成危害,假冒伪劣商品一般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而生产、销售行为情节严重时,会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延伸阅读
  1. 破坏他人财产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入刑
  2.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
  3. 抢劫行为的法律性质
  4. 非法改变土地性质罪的立案标准
  5. 失火罪的刑罚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2. 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后欠款的处理方式
  3. 叛逃罪的立案标准
  4.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5. 公职人员的范围及分类
  6. 网络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及相关司法解释
  7. 非法集资案件证据的处理方式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