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是否可以提起反诉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2-10
司法实践中对公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反诉请求的认识和做法的统一性问题
一、引言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公诉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出的反诉请求,不同法院存在不一致的认识和做法。有些法院允许被告提出反诉,并将本诉与反诉一并作出判决;而其他法院则不允许反诉,告知被告待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此外,二审法院在受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上诉时,对反诉部分的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为了确保执法的统一性,本文认为应该对公诉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诉讼反诉问题进行统一认识和处理。本文倾向于允许被告提起反诉,并主张法院应当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诉和反诉一并审理和裁判。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存在和价值
尽管目前法学界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存废存在很大分歧,但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仍保留了1979年刑事诉讼法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这足以说明附带民事诉讼仍然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其程序性价值也经过了司法检验。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公诉案件中,被告就原告的本诉提出反诉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应有之意。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性价值和审理程序同样适用于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请求。例如,在故意伤害案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发生互殴,双方均受伤并支付了医药费等费用,都遭受了经济损失。如果只允许刑事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而不允许刑事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请求,从法律和社会情理上都对刑事被告人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是刑事被告人,就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忽视其合法权益,这与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如果告知其在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向民庭另行起诉,又违背了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反诉制度的立法宗旨。反诉制度的目的在于节约诉讼成本和方便诉讼。如果在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同时,不遵守其中的某些具体规定,就是缺乏法律和理性依据。一并审理本诉和反诉,一方面可以节约诉讼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再遭受不必要的讼累。由审理刑事案件的合议庭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如医药费单据、误工证明等)、双方的过错、法律规定、附带民事双方的诉讼请求以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本诉和反诉一并作出裁判。
三、关于反诉的程序设计
本文认为,如果反诉请求的标的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其他法院专属管辖范围,审理本诉的法院可以受理;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反诉人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反诉。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间应该在刑事案件一审判决宣告之前,与本诉的提起时间保持一致,这有利于同时解决判决后的执行问题。如果在二审期间,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出反诉,审理此案的合议庭可以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只能告知被告另行起诉。
四、附带民事反诉的限制和适用案件类型
本文认为,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诉时对附带民事原告的诉讼请求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相类似,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也应该受到限制。换句话说,反诉应与本诉有牵连性,即与本诉基于同一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而不能任意扩大诉讼请求的范围。附带民事反诉适用的案件类型应该只限于被害人也有过错的附带民事刑事案件。
五、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此外,有些审判人员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刑事诉讼的效率,无法平衡公正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如果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将进一步拖延诉讼。本文认为,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审判任务十分繁重。在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存在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仍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再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无疑会增加审判人员的负担。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要求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待刑事案件审结后再另行起诉,同样会增加民事法庭的审判任务,并且需要重新开庭审理以查明案件事实和当事人双方的民事责任,显然增加了诉讼成本,无法达到预期的诉讼效率。在现有的诉讼模式中,既然已经规定在刑事案件审理中可以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在审理本诉时,应当同时查清反诉的法律事实,并对两者一并作出判决,这样反而可以提高诉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