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9-25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行为人的口供不能作为唯一的定案证据,必须有其他证据来证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避免以口供为依据的疑罪从有的司法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视证据,重视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口供而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只有在没有被告人口供的情况下,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确实充分的证据应满足以下条件:
对于定罪和量刑所依据的事实,必须有证据来予以证明。
用于定案的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的查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合全案证据后,对所认定的事实应排除合理怀疑,确保定罪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如果第一次的口供存在表述不清楚或错误的地方,在后续录口供的时候可以做出不同的供述。然而,故意做出不一样的供述属于翻供行为,这是刑事诉讼法所不允许的,对于正确定罪和准确量刑也是不利的。
2、录取口供是侦查与调查的过程和程序,受询问人(被调查人或当事人)应如实陈述事实的本质和实际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如果在询问过程中存在诱供、逼供行为或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所供的口供不符合事实或存在严重瑕疵,会阻碍或影响案件办案的法律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重新录口供。如果所录口供属实,则不可翻供,干扰与影响办案是不可取的,会有法律后果。
1、在刑事诉讼中,做假口供意图陷害他人的行为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即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根据法律规定,涉嫌诬告陷害刑事犯罪的行为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在法庭上做假口供妨碍诉讼,可受到罚款、拘留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