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9 更新时间:2024-07-29
为了防止银行员工参与非法集资的行为,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这包括加强宣传,通过内部经管网、简报、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性,教育员工远离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员工深入学习相关规定,规范行为标准和职业操守。此外,还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弘扬道德风尚。
为了使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需要深入巩固企业文化。员工应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经营理念,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推行,引导员工增强爱岗敬业精神,熟练掌握银行业务操作流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为了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首先,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并将员工不良行为排查作为责任制度的一部分,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其次,要制定员工动态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负责人成为员工行为动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日常观察、谈心、家访、客户访谈、社会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并及时上报和反馈异常情况。此外,还需要对重要岗位上的员工加强监督管理,杜绝利用工作之便参与非法集资等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形势变得复杂,一些员工受到“向钱看”、讲排场阔气等不正之风的影响。此外,对基层网点的检查不够细致,有的流于形式,对问题的纠正不及时,处理上偏软。
银行业员工参与非法集资严重违反金融规定和银行业规章制度,给银行带来风险。一旦形成经济纠纷和经济刑事案件,将对银行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对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相关人员将承担责任,员工个人将受到法律制裁。为了防止此类行为,中国银监会和各家银行都制定了相应规定,并对发现的问题和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一、精力不足,开展工作难。由于基层行应付的事务多,一些县域支行机关撤消了相应部门,导致工作人员分心较大,精力不足,对员工非正常资金往来的管控工作带来困难。
二、隐蔽性强,监督排查难。员工参与非法集资等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主要贯穿在社会经济往来中,仅仅从银行内部排查员工非正常资金往来是不够的,信息来源也有限,难以全面掌握真实情况,给监督排查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