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后还会抓人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法律知识

结案后还会抓人吗

点击数:99 更新时间:2023-09-23

 
307188

一、案件结案后的追捕程序

1. 同伙关系的影响

在案件结案后,如果没有同伙,公安机关不会继续追捕其他人。然而,如果案件中存在同伙关系,公安机关需要继续进行抓捕行动。

2. 发布通缉令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批捕后,如果嫌疑人逃亡,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并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对于符合上网条件的在逃人员,立案单位应当详细填写在逃人员信息登记表。各级公安机关在管辖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而超出管辖地区的情况则需要报请上级机关发布。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并将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重大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的讨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逃亡,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并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而超出管辖地区的情况则需要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二、公安局立案程序

1. 报案程序

在公安局立案前,必须先有当事人或目击者等旁人报案。

2. 立案侦查范围

只有刑事案件才会进行立案侦查,而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一般只会留下案底。

3. 免费处理

公安机关处理事务时是不收取费用的。

4. 撤销立案

在案件侦查、审理完毕,或者案件不需要继续侦查审理等其他情况下,公安机关将予以撤销立案。

三、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

1. 侦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可以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进行刑事拘留。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接受讯问。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聘请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并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相关情况。

对于被拘留的人,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被拘留人,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侦查终结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2. 审查起诉阶段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在公诉案件中,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并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通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并且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并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3. 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在审查提起公诉的案件后,如果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以及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应当公开进行第一审案件的审理。

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并可以会见在押的被告人进行通信。在开庭审理时,辩护律师有权为被告人进行辩护。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内宣判,最晚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如果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63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法庭审理后,人民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1.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 如果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 如果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4. 如果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不宜判处刑罚,应当作出免予刑事处罚决定。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

延伸阅读
  1. 抚养权能先予执行吗
  2. 医疗事故赔偿范围有哪些
  3.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结案的要交诊断证明复印件吗
  4. 法官调解结果和最终判决一致吗
  5. 执行监督案件的结案方式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离婚抢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2.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3. 商业承兑背书人有追索权吗
  4. 手筋断了可以定伤残吗
  5. 交警执法需要几个人
  6. 怎么查房子是否被法院查封
  7. 还款期不明如何算时效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