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形态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法律知识

犯罪中止的形态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14

 
305997
  一、犯罪中止的形态有哪些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中止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法:

  1、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

  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类。

  (1)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时空范围是始于犯罪预备活动的实施,终止于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

  (2)实行未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以后,实行行为尚未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着手犯罪实行行为而未终了之前,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

  (3)实行终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的实行行为已经终了但特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犯罪中止。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实行行为终了以后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地防止该犯罪结果发生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就离完成犯罪达到犯罪既遂的时空距离而言,预备中止离犯罪既遂最远,实行未了中止较近,实行终了中止最近,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预备中止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最小,实行未了中止较大,实行终了最大。因而对三者在具体量刑应有所区别,以充分体现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鼓励犯罪分子尽早自动放弃犯罪。

  2、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根据对其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做出一定积极的举动之不同,可以将犯罪中止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是指只需行为人消极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以成立的犯罪中止。预备中止都是消极中止,实行未了中止一般也属于消极中止。

  (2)积极中止。是指不仅需要行为人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而且还要积极有效地实施一定行为去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能成立的犯罪中止。实行终了中止都是积极中止,也有一小部分实行未了中止属于积极中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积极中止的社会危害性要比消极中止大。

  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没有造成损害或是造成了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首先明确是“应当”从宽处罚而非如同预备犯、未遂犯那样“可以”从宽处罚;其次,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也不同于预备犯、未遂犯那样比照既遂犯进行处罚;其三,明确对中止犯的处罚关键看是否造成损害结果,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若是自己主动的放弃了犯罪或者主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可以认定构成犯罪中止。虽然也是会对中止犯作出处罚,但是对于尚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至于造成了损害的中止犯,则也是可以减轻对其的处罚。

  三、共同犯罪中止的情形   1、全部中止

  所有共同犯罪人都自动中止犯罪时,均成立中止犯。

  2、部分中止

  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并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实行犯罪得逞或防止结果发生时,这部分共同犯罪人就是中止犯。其他没有自动中止意图与中止行为的共同犯罪人,是未遂犯或者预备犯。在实行阶段停顿的是未遂犯,在预备阶段停顿的是预备犯。

  3、部分中止不成

  一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实施犯罪得逞或导致结果发生时。所有共同犯罪人均不成立中止犯,而适用“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的规则,构成既遂。

  总结,犯罪中止的形态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根据对其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做出一定积极的举动之不同,可以将犯罪中止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以上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关于犯罪中止的形态有哪些的整理材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如果有进一步需要法律帮助的,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

延伸阅读
  1. 盗窃假酒是否构成未遂犯罪
  2. 共犯中止的情况及处理方式
  3. 刑法中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
  4. 诉讼费退费的法律规定
  5. 中止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的情形

犯罪热门知识

  1. 偷窃未遂的法律处罚方式
  2. 共同犯罪的形式
  3. 检察院对同案犯的追加时效
  4. 开设赌场罪的认定及主犯与从犯的区分
  5.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6. 主犯和从犯的认定一样吗
  7. 刑事案件中从犯怎么判刑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